广西大学农学院2025年全球人才招聘公告
青年才俊成长沃土,
农科高地硬核平台!
诚邀四海英才汇聚,
共铸农科辉煌篇章!
2024科研经费超1.2亿元!
2025国自然达27项,其中青C类12项!
一、学院介绍
广西大学农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历史可追溯至1928年广西大学建校时设立的农学系。1932年,农学系在梧州正式升格为广西大学农学院,由原广西大学副校长、著名教育家盘珠祁教授担任首任院长。学院历经多次迁徙,1958年迁至南宁现址办学。1992年升格为广西农业大学。1997年,广西农业大学与广西大学合并重组,原校属农学系、植物保护系、园艺系整合组建为新的广西大学农学院。
现全院有教职工179人,其中专任教师143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39人,副高职称45人,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生导师14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4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4人,广西高层次人才15人。学院学科齐全,现设农学系、植物保护系、园艺系、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系4个系和1个科教实验中心;具备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现有作物学和植物保护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物学和植物保护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农业硕士专业硕士点和5个本科专业。作物学为广西一流学科,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四个专业均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在校学生2725人(含留学生29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79人,研究生(含硕士、博士)1346人。学生在国家级、区级各类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2021-2024年学生获A+类学科竞赛省部级以上奖项 424人次。其中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银奖 3项、铜奖4项,自治区赛金奖17项、银奖12项;获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铜奖3项,自治区赛金奖 7项、银奖3项;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治区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 1项、三等奖3项;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金奖2项、银奖 4项、铜奖6项,自治区赛金奖21项、银奖15项、铜奖7项。始于2005年的博士团社会实践项目成为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品牌,多次受到团中央和自治区的表彰,入选全国和全区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
学院现有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23834平方米,有校内教学科研实习实验基地约120亩,温网室约1万平方米、扶绥亚热带农科新城基地1.69万亩;仪器设备5624台(套),总值1.42亿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217台(套)。拥有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蔗糖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植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4个,拥有广西甘蔗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西甘蔗生物学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广西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9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自治区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十四五”期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53项,项目经费总额2.86亿元,位居学校第一。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项,其中,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1项,大北农科技奖一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福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广西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广西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审定或登记农作物新品种27个,获得国家登记的甘蔗品种10个,通过广西审定水稻品种13个、不育系4个。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件,实用新型专利32件,出版著作和教材17部,发表论文158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84篇,部分成果以第一或通讯单位发表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The Plant Cell和Molecular Plant等国际知名期刊上,部分合作成果发表在Cell、Science期刊上。
学院秉承“勤作崇术、格物育才”的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数代农院人扎根田野、育人育才,勇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人类健康以及推动乡村振兴的重任。今天的农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跟全球农业科技发展的前沿趋势,与时俱进,努力向着建成学科专业布局合理、亚热带农业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学院的目标稳步迈进。
二、2025年各层次人才需求表
岗位名称 |
岗位需求 |
拟招聘数量 |
农学 |
从事甘蔗、水稻、玉米和木薯等作物遗传育种和栽培方向的教学科研人员,达到相应层次的人才基本条件。 |
学科带头人:1人 学术带头人:1人 优秀青年人才:4人 教授、副教授:各4人 助理教授:4人 |
植物保护学 |
从事甘蔗、水稻、玉米、果蔬等重大病虫害及防控等方向的教学科研人员,达到相应层次的人才基本条件。 |
学术带头人:1人 优秀青年人才:2人 教授、副教授:各1人 |
园艺学 |
从事芒果、柑橘、荔枝、茄子、番茄和辣椒等广西特色优势果树和蔬菜的遗传育种和栽培相关方向的教学科研人员,达到相关层次的人才基本条件。 |
学术带头人:1人 优秀青年人才:2人 教授、副教授:各2人 助理教授:2人 |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 |
从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以及南方土壤酸化综合治理等方向的教学科研人员,达到相应层次的人才基本条件。 |
学术带头人:1人 优秀青年人才:1人 教授、副教授:各1人 |
三、招聘岗位类别及支持政策
按照广西大学人才岗位设置类别和相关政策,建立了领军团队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人才等人才岗位与培养激励体系。引进人才均办理实名事业编制。
(一)高层次人才
岗位名称 |
基本条件 |
学校支持政策 |
领军团队 带头人 |
1.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可适当放宽。 2.具有正高级职称,具有博士学位。 3.具备战略科学家的能力素质,在国内外学术领域有重大影响力;视野开阔,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和深厚科学素养,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组织领导能力,能够带领团队赶超一流水平。 |
1. 按事业编制聘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厚薪酬待遇、全周期服务保障,一事一议,提供可立即开展工作所需的科研启动经费。安排工作用房,配建专用实验室,配备研究生和助理。 2. 学校在合同聘期内提供租赁住房约110平方米(按学校最新住房管理政策文件执行)。 3. 安置配偶工作:符合调动条件或具有博士学位者可入事业编制,其余编外聘用。 4. 安排子女学前及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提供优质中小幼教育资源。 |
学科带头人 |
1.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2.具有正高级职称,具有博士学位。 3.在本学科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或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要标志性成果,或者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重要成果、做出重要贡献,能够带领学科进入国内一流行列。 |
1. 按事业编制聘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厚薪酬待遇、全周期服务保障,一事一议,提供可立即开展工作所需的科研启动经费。安排工作用房,配建专用实验室,配备研究生和助理。 2. 学校在合同聘期内提供租赁住房约110平方米(按学校最新住房管理政策文件执行)。 3. 安置配偶工作:符合调动条件或具有博士学位者可入事业编制,其余编外聘用。 4. 安排子女学前及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提供优质中小幼教育资源。 |
学术带头人 |
1.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具有博士学位。 2.无正高级职称任职资历的,需通过学校教授职称评审。 3.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能够创新发展学科某个学术方向并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
1. 按事业编制聘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厚薪酬待遇、全周期服务保障,一事一议,提供可立即开展工作所需的科研启动经费。安排工作用房,配建专用实验室,配备研究生和助理。 2. 学校在合同聘期内提供租赁住房约110平方米(按学校最新住房管理政策文件执行)。 3. 安置配偶工作:符合调动条件或具有博士学位者可入事业编制,其余编外聘用。 4. 安排子女学前及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提供优质中小幼教育资源。 5. 未取得正高级职称的,通过评审后直接聘为教授职称。 |
优秀青年人 |
1.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具有博士学位。 2.无正高级职称任职资历的,需通过学校教授职称评审。 3.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突出的发展潜力,能够取得高水平、创新性的学术业绩。 |
1.按事业编制聘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厚薪酬待遇、全周期服务保障,一事一议,提供可立即开展工作所需的科研启动经费。安排工作用房,配建专用实验室,配备研究生和助理。 2.学校在合同聘期内提供租赁住房约90平方米(按学校最新住房管理政策文件执行)。 3. 安置配偶工作:符合调动条件或具有博士学位者可入事业编制,其余编外聘用。 4. 安排子女学前及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提供优质中小幼教育资源。 5. 未取得正高级职称的,通过评审后直接聘为教授职称。 |
(二)教学科研人才
岗位名称 |
基本条件 |
学校支持政策 |
教授 (含预聘) |
1.具有博士学位。 2.教授年龄不超过45周岁;预聘教授不超过35周岁,可适当放宽。 3.教授应具有正高级或副高级职称任职资历。创新能力较强,发展潜力突出,能够取得创新性高水平业绩,通过学校教授职称评审。 4.预聘教授需先通过学校副教授评审。 |
1.按事业编制聘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厚薪酬待遇,提供可立即开展工作所需的科研启动经费。安排工作用房,配备研究生。 2.根据学校房源情况,在首个聘期内可申请租赁住房约80平方米(按学校最新住房管理政策文件执行)。 3.安置配偶工作:符合调动条件或具有博士学位者可入事业编制,其余编外聘用。 4.安排子女学前及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提供优质中小幼教育资源。 |
副教授 (含预聘) |
1.具有博士学位。 2.副教授年龄不超过40周岁;预聘副教授不超过30周岁,可适当放宽。 3.副教授应具有副高级或中级职称任职资历、博士后经历,创新思维活跃,通过学校副教授职称评审。 4.预聘副教授需先通过学校助理教授评审。 |
1.按事业编制聘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厚薪酬待遇,提供可立即开展工作所需的科研启动经费。安排工作用房,配备研究生。 2.根据学校房源情况,在首个聘期内可申请租赁住房约60平方米(按学校最新住房管理政策文件执行)。 3.安排子女学前及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提供优质中小幼教育资源。 |
助理教授 |
1.具有博士学位。 2.年龄不超过35周岁。 3.专业基础扎实、创新潜力较强,通过学校讲师职称评审。 |
1.按事业编制聘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厚薪酬待遇,提供可立即开展工作所需的科研启动经费。安排工作用房,配备研究生。 2.根据学校房源情况,在首个聘期内可申请租赁住房约40平方米,租赁住房期限不超过2年(按学校最新住房管理政策文件执行)。 3.安排子女学前及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提供优质中小幼教育资源。 |
(三)其他支持政策
1.自治区青苗人才普惠性资助:取得博士学位后首次来(留)桂工作、年龄不超过35周岁、与学校签订5年以上(含)工作合同、且在桂缴纳社会保险的人才,自治区给予生活补助和科研启动经费。相关政策详见:广西引进博士人才有关政策(http://rst.gxzf.gov.cn/jlhd/jlhdcjwt/rcdwjs/t17160184.shtml)。
2.招生资格:引进人才均认定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高层次人才、教授具有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3.自治区高层次人才认定:如获认定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层次人才(每半年认定一批),另享受自治区支持政策。相关政策详见:https://www.gxrc.org/Home/Article_new?articleID=9824。
4. 自治区重大人才项目:如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大人才项目,另享受自治区支持政策。相关政策详见:https://www.gxrc.org/TalentProject。
四、招聘程序
广西大学农学院常年受理人才岗位申请,根据工作进度每1-2个月组织一次集中面试评审(寒暑假除外)。
(一)个人申请。请将个人简历、广西大学岗位申请表(详见附件或广西大学官网招聘公告链接,以“姓名+学院+学科+岗位”命名)同时发送到学院联系邮箱(nxyzp@gxu.edu.cn)和学校人力资源处邮箱(tpk@gxu.edu.cn)。
(二)学院推荐。甄选和审查——课程试讲和学术报告考核——学院人事评审委员会面试评议——党政联席会议决议推荐。
(三)学校评审。校外同行专家学术评价(副教授、教授岗位)——学科群面试评议(每人20分钟)——学校人事评审委员会评审。
(四)办理入职入编手续,签订聘用合同。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柳霞
电子邮箱:nxyzp@gxu.edu.cn
电 话:0771-3235612
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广西大学农学院办公室
邮政编码:530004